“以房养老”寸步难行!青岛养老院怎么看?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6-01-25
青岛养老院获悉,从2003年我国就陆续有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出“以房养老”的概念,但时至今日,中国“以房养老”的模式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以房养老”在中国寸步难行呢?
一、3.18万亿养老金处于贬值风险中
青岛养老院调查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系统截止2014年底,记账额为4.1万亿,但做实账户仅为5000亿,空账高达3.6万亿,社会统筹部分每年的收入和支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缺口。
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存量3.18万亿都处于贬值风险之中,如果再划入一些,也还是要解决投资效率的问题。而现在需要国家尽快完善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否则,划拨之后该贬值还是贬值,该不能用还是不能用,该财政放水还是需要财政放水。
二、文化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给子女遗赠房地产的传统也根深蒂固。尽管我们中国有三个特殊群体特别适合以房养老:独生子女国外留学就业的空巢家庭、独生子女国内异地就业的空巢家庭、失独老人群体;但是文化的力量是印刻在心脑里的,观念的自然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行为的范式是不知不觉的,以房养老在较长时期内还是个小众产品,我们要看到这个现实,要有长期准备。因此,需求与供给都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它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的总量关系,不仅仅是个经济学的命题。
青岛养老院
三、70年产权是最大障碍
如果70年产权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偿续期,那么续期费用将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风险。如果续期费用太高,金融机构很可能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再者,房价的未来走势,也是金融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房养老”的发展进程。
青岛养老院认为,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是未来国家面对的大问题,无论是“以房养老”还是延迟退休等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缓解目前的养老压力,其政策的可适应性还需要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