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养老院谈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5-11-11
据人口学家预计,中国老人数量已达1.67亿。青岛养老院的专家剖析,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到2035年, 65岁以上的人群将占到中国人口总量的20%,如此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传统的孝道道德观念的下降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不健全等因素,使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单纯的传统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青岛养老院的养老研究专家,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表示恰当的解决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的道德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既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极少数人才有),加上农民收入的有限性,很少人会缴纳养老保险金,所以他们年老后无生活来源,经济上完全依赖子女青岛养老院调查发现,因为与老年人在生活上存在时空分离,离开农村进入城镇打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农民,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纽带变得松弛,带来了子女孝道的下降。即使他们能够坚持孝道,但是控制人口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农村地区也将会逐步形成“4―2―1”的家庭结构,这必将增加他们的养老负担。
青岛养老院
通过青岛养老院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空巢老人”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青岛养老院建议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保障、专业人员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机制正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段性特点提出的。与此同时,青岛养老院的专家也特别提醒我们还应看到它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也需要每一个社会人为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